

唐家河自然教育中心为青少年家庭的自然游学提供内容。不同于学校的教育类型空间,这个建筑以生活方式和自然感知作为教育媒介。它的公共空间既有博物展厅、多媒体教室、也有自然主题的餐食空间(自然食育),和九间供游学居住的客房。


在自然中的生活,也许是最好的自然教育。- 一个关键的感性认知形成了这次建筑设计工作的底色:我们的设计是让这个建筑去和自然连结,而作为设计结果的建筑是让使用者去和自然连结。
建筑的屋顶是一处马鞍形的巨大混凝土“石板”,回应山谷,回应水的冲刷:山谷中一片巨大的河石。我们希望这个建筑从自然的时空力量中塑造。建筑形态来自于对山势与河谷的回应。建筑沉入山体,匍匐于河床之上,仿佛是在漫长的时间中由自然雕琢的一处遗迹。


在建筑的平面中设计一条连续的地景体量,犹如林中苔田里那些相互搭接的石头形成的连续空间。这些石头(结构体)便是建筑的服务性空间,安置交通体和卫生间。而空置出来的部分则是真正被使用者感知的空间:临近道路的四个公共空间,展厅、教室、咖啡、食育;以及临近山体的客房起居室。



建筑的结构性平面和功能性平面对应了相同的逻辑。服务性的空间同样也是建筑的结构体:一个连续的地景,就如同苔田地貌中生长出来,并相互搭接的石头。
屋顶的结构形式本身成为了建筑最重要的表达,它来自结构本身静力学形式,塑造了一个类型学之外的的形式语言。这一过程,似乎就是水流为河石塑形的过程。



结构方案来自对建筑空间本身的需求,在结构形式上我们让16米的大跨和9米的悬挑形成自身静力学的平衡关系,整个建筑在前部公共空间的部分就呈现出微拱形。而建筑向两端水平伸出的体量则为这个拱提供了抗侧推力。


屋顶结构的逻辑,主要是采用密肋连续梁的形式,减小梁间距离,从而使每一根梁都可以更顺利地完成16米的大跨。悬挑部分也是同理,混凝土梁在独立完成悬挑的结构之后,由细钢柱来控制整体挠度。纤细的钢柱立于厚重的混凝土密肋板下,带给建筑空间超出理性的诗意表达。
